虽然不信教,但感谢上帝和他妈妈,让我们一年里除了国庆、新年和劳动节还有十几天的假期,尤其拜仁还是天主教为主,又比新教的联邦州多出两天。一死一生再升天,全都是敬意满满的节日,于是很多人都纷纷以出游的形式来表达敬意。在天气好的节日早上,通往阿尔卑斯山里的公路总是车流,尤其在要进山区的那几个小镇,都要堵上十几公里才能进去。
阿尔卑斯山区跨越了八个国家,几乎在每个国家都是当地的一大景点。这一特点和北美的落基山挺相似的,夏季看山看水,冬季看雪滑雪,一条大山脉养活了一路的人,典型的靠山吃山的经济。欧洲人旅游有个比较好笑的现象,都喜欢往别的国家跑。拜仁经常可以看到很多荷兰的黄色牌照车,意大利北部的南蒂罗尔(South Tirol)加尔达湖(Lake Garda)是巴伐利亚人短距离度假的最爱之一,一到啤酒节爱搭讪的意大利人全都哗啦啦出现在啤酒帐篷内外,荷兰的海边聚集了不少开着房车的德国人一住就是一两周,旅游业就是因为人类生生不息的折腾给拉动起来的。
今年的玛丽亚升天日,我们去了加尔米施-帕滕基兴附近(Garmisch-Partenkirchen。哈哈哈,这翻译真是太典型了,这样的直译简直是童年看国外电影的记忆训练嘛。当时那么多俄罗斯电影,回想下安娜卡列尼娜,奥布朗斯基,佛伦斯基,要不是翻维基百科我是怎么都想不起来的,除了记住一大串儿“斯基”谁的名字也都没能记住,我想傲慢与偏见在国内的大范围兴起,估计和达西先生伊丽莎白简单好记的名字也脱不了关系,提起温文尔雅的达西先生,总比说战斗民族的弗拉基维尔-弗拉基米诺维奇先生要显得高大上不少)。
帕特纳赫谷(Partnachklamm)不是旅游团式的景点,但却也是热闹非凡,停车场在十点来钟就已经被挤得满满当当。从停车场到入口都是车路,脚程大约二三十分钟。其实对于这个小峡谷,我的期望值基本是没有的,原来看过网上的图片觉得没什么意思。而实际上20分钟左右在谷里的路程,其实也算得上精致,尤其刚入谷看到洒下来的瀑布,阳光下颗颗细小的水珠帘子,几乎所有刚进去的人都轻声惊叹。小峡谷栈道修得颇为巧妙,在峡谷底部,紧贴在峡谷一侧,完全保留了峡谷侧壁的原形。经常一个转弯就可以看到小溪从上高处的阳光下倾斜下来,再一个拐弯就贴着水帘洞似的谷壁去了。不得不说,这个小峡谷的栈道修的巧妙,给这处风景增色不少。
从小峡谷出去,便是满眼的森林草地和灰色的山峰,瞬间从清凉的小景回到了夏天典型的拜仁山区景色中。这个小峡谷确实有种夏天品味凉爽的小菜的感觉,吃的有点意犹未尽。
除了峡谷顺着路标Graseck,爬上一段有点陡的山路,可以到达帕特纳赫谷上面,那里建了一座挺洋气的度假酒店,外加典型的没有任何新意的德国餐馆,但是,这个时候来一杯Radler或者Helles,才是阿尔卑斯风景的绝配呢。说到阿尔卑斯山区的度假屋,以后单独开一篇,因为春天的阿尔卑斯山早晨是我最爱的地方之一。从Graseck可以坐一班小缆车下来,只有两辆,每次只能挤上五六个人,开缆车的是个拜仁大爷,在山下控制着缆车开关、收每人只要四块钱的缆车费。在我们前面缴费的母女俩问拜仁大爷,16岁是不是也是小孩,大爷回答是啊是啊,我惊讶的看着那个比DD还高大的16岁小孩,体重和绝对大于我们一家四口的母女俩开心的点头,对啊对啊,16岁当然是小孩,顿感社会主义国家就是福利好。
其实相似的景点在加拿大的贾斯珀国家公园有一个,叫做五座桥(Five Bridges),是一条更长更大更深的峡谷,从入口的第一桥到最后第五桥,步行大概需要两三个小时的时间。但因为小L和小M的脚力小,我们只能走到了第三桥。但这个峡谷的栈道修在山上,游客只能从山上往下瞥向峡谷中,这个角度比从山谷里去看显得没那么震撼,而实际上贾斯珀的这个峡谷比巴特纳赫谷要大气的多。
开车在加拿大的国家公园的时候,我和DD就在讨论,我们为什么要到加拿大来看落基山,阿尔卑斯和落基山到底有多大区别。有些景色的确有相似的地方,但人生本来是一件挺无趣的事情,所以只能在无趣的人生中不停的折腾,才能把生活折腾出点意思。